橫跨玉帶河73載 南昌彭家橋將“脫胎換骨”
來源: 江南都市報 | 日期: 2025年06月30日 | 制作: 肖琳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9110
新建雙向八車道橋梁 施工采用“掛圖作戰(zhàn)”確保3個月完工
有著73年歷史的彭家橋,作為南昌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城市記憶載體,即將啟動改造升級。6月26日,記者從彭家橋改造項目新聞發(fā)布會上獲悉,該橋中幅老橋將實施原位拆除重建,新建橋梁設計為雙向八車道,工期約3個月。施工期間,北京東路(洪都中大道至上坊路段)將實行全封閉交通管制,禁止車輛及行人通行。
文/圖 皮婉婷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

▲ 改造前的彭家橋。

▲ 改造后的彭家橋(效果圖)。
◎服役70余年,彭家橋改造迫在眉睫
彭家橋位于南昌市交通繁忙的北京東路上,橫跨玉帶河。該橋始建于1952年,由中幅石拱老橋和2007年拓寬建設的兩側鋼筋混凝土輔道拱橋組成,是南昌市東西方向的重要交通樞紐。
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(zhí)法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孫新初介紹,“橋梁老兵”彭家橋已服役70余年,如今不堪重負。長期以來,其中幅老橋承擔著主要機動車通行任務,但設計和建設標準已遠落后于當前交通需求。由于長期超負荷運行,部分橋梁結構出現(xiàn)嚴重病害,承載能力明顯下降。專業(yè)檢測顯示,彭家橋被鑒定為D類橋梁,存在石材風化斷裂、側墻外鼓、砂漿層脫落、橋面鋪裝局部凹陷坑槽、橋欄桿脫榫松動及飾板缺失等問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橋底正下方就是地鐵1號線隧道,橋基礎底與地鐵結構頂部的凈距僅有4.7米。中幅老橋若出現(xiàn)結構失穩(wěn),將直接威脅地鐵運營安全。同時,橋兩側緊鄰大型截污箱涵,其安全也依賴于橋梁的穩(wěn)定性。綜合橋梁自身結構病害、基礎擾動風險、遠超原設計荷載的實際運營荷載,以及保障地鐵、截污箱涵和公共安全的需要,實施改造已迫在眉睫。
相關部門經研究決定,將對彭家橋病害嚴重的中幅老橋進行原位拆除重建,同時保留利用兩側狀況良好的輔道橋。
◎工期約3個月,新橋設計為雙向八車道
孫新初表示,本次改造工程的核心是對中幅老橋進行徹底拆除,并在原址上新建一座更安全、更可靠、通行能力更強的現(xiàn)代化橋梁。新建橋梁全長約39米,寬度為30.5米,設計為雙向八車道,直接跨越玉帶河,避免在河道中設置橋墩,最大限度減少對河道和地鐵的影響。
“此次改造是消除重大安全隱患、保障城市生命線安全、回應市民安全出行關切的必然選擇。”孫新初介紹,改造工程預計7月1日進場施工,工期約3個月。施工期間,北京東路(洪都中大道至上坊路段)將實施全封閉交通管制,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。
記者了解到,作為南昌市城建口重大重點項目,彭家橋改造項目實行“掛圖作戰(zhàn)”和紅黃燈預警管理機制,現(xiàn)場督查項目關鍵節(jié)點進展。南昌市重點公共建設項目管理中心將對臨近期限未完成節(jié)點任務的發(fā)出“黃燈”提醒,對超期未完成的發(fā)出“紅燈”警示。針對項目推進不力或服務保障不到位的單位,將采取催辦問責措施督促責任單位落實整改,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。此外,還將組建項目推進專班,全程跟蹤督導,有效推動工程進展。
◎封閉道路施工改造是最優(yōu)的交通組織模式
為何采用封閉道路施工方式進行彭家橋拆除重建?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胥明表示,封閉施工是目前最優(yōu)的交通組織方案。彭家橋拆除和重建工程涉及管線遷改、地面注漿加固、樁基施工、承臺建設、圍堰搭建、橋梁拆除、鋼箱梁吊裝及焊接等多項復雜工序。此外,北京東路高峰時段雙向車流量高達5500輛/小時,交通壓力極大。若不采取封閉道路的施工方式,周邊區(qū)域人車混行將帶來嚴重安全隱患。經綜合研判,最終決定對北京東路實施封閉施工。
胥明進一步指出,封閉施工具有以下優(yōu)勢——
【降低安全風險】彭家橋老橋為石拱橋,結構病害較多,基礎擾動風險大。封閉施工能有效減少安全隱患。若采用分段分幅拆除,橋梁整體受力將發(fā)生顯著變化,可能導致橋梁倒塌,并對下方的攔污箱涵及河道行洪造成嚴重影響。
【滿足建設需求】根據(jù)周邊環(huán)境、北京東路交通流量及規(guī)劃要求,新橋需原位復建,必須徹底拆除老橋后方可施工。
此外,封閉施工可縮短工期至少3個月。工程將充分利用暑假期間推進橋梁建設,最大限度減少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。
值班編輯:傅藍天
值班審核:周艷華
值班編委:游靜